穀飼vs.草飼,飼料成份如何影響牛肉的風味和質地?

常常在市場上聽到草飼牛、穀飼牛等等名詞。
卻不知道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在哪裡嗎?
到底飼料的成份是怎麼影響牛肉的風味與質地?

🍖牛都吃什麼長大?

剛出生的小牛被稱作”仔牛”,出生後與母牛一般在牧草地放牧,直到六個月斷奶後,會改吃牧草飼料養育至12個月~18個月大,即會安排至”肥育場”,草飼與穀飼的差別即從這邊開始。

1.穀飼牛:安排至肥育場後,會視各個國家、穀物的產出、各個牧場的特殊飼料配方不同等等作微調。但最主要的飼料成份大多離不開玉米、小麥此兩大類穀物。在穀物飼料的餵養後,牛隻會慢慢增肥,並且在肌肉與肌肉之間會慢慢長出油脂,我們稱作”油花(Marbeling)”,而此油花則普遍被認為是”美味牛肉”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。一般肥育期會經過6-10個月不等,牛隻增肥到約600公斤左右的標準屠宰體重,牛隻年齡一般不超過28個月。

2.草飼牛:在紐西蘭、澳洲、中南美等水資源豐富、擁有廣大腹地的牧場,不同於美國、日本、加拿大等進行穀飼肥育的方式,而是將牛隻轉移到更大的草地進行放牧。優點是能夠節省飼料成本,缺點則是穩定性較差,需仰賴降雨情況。若降雨多→牧草多→則牛隻吃的多,增重就快,降雨量低則相反。草飼牛一般代表著更少的油脂與油花、更多的Omega-3脂肪酸,也被認為是更健康的牛肉來源。

🍖草飼與穀飼,差異總整理

草飼牛特點:
1.有較高的Omega-3脂肪酸
2.油花通常較穀飼少
3.皮下脂肪通常較厚
4.皮下脂肪顏色較黃
5.價格通常較穀飼便宜

穀飼牛特點:
1.Omega-3脂肪酸較少
2.油花通常表現較多
3.皮下脂肪通常較薄
4.皮下脂肪顏色較白
5.價格通常較草飼貴

🍖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肉品?

草飼、穀飼各有其優缺點,草飼油花少、穀飼油花多,草飼牛肉帶有獨特的草酸味,但同時草飼較健康也較便宜等等綜合因數考量,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肉呢?古意肉舖在這邊推薦,將以”料理方式”作為出發點去做選擇,以下幾個料理方式的懶人包提供大家參考:

  1. 燉煮類:口味重,烹煮時間長的燉煮類,基於成本考量,可以選擇以價格較低的草飼為主。因在長時間燉煮後,筋膜與油脂化開,加上大量香料或醬香味,通常吃的是”軟嫩的口感”。部位選擇通常以:牛肋條、牛梅花、牛臉頰、牛腱子等等為主。
  2. 牛排類:草飼的油花較少口感會略顯柴,以及厚切的排餐能吃到大量的牛肉原味,草飼的草酸味在此時會更加明顯。建議牛排類的以穀飼為主。部位選擇詳見底下延伸閱讀!
    延伸閱讀:牛排部位挑選,如何煎出完美牛排!
  3. 燒烤類:燒烤類可控制的成份較高,筋膜可以以刀工花刀斷筋處理、油花表現較差的肉也能以醃漬較重口味做處理,厚、薄的掌握度也適合各式牛肉。可以說不論草飼、穀飼都能有很好的表現空間。當然在意油花、爆肉汁的話,選擇穀飼絕對不會讓你失望。
  4. 火鍋類:通常做薄切的火鍋類,對於草飼、穀飼的要求就沒有那麼高,兩者皆有擁護者。草飼瘦肉較多較健康,穀飼油花豐沛吃起來軟嫩。僅需記住一個秘訣:油花少吃3-5分,油花多吃5-7分。

#Beeftruthpoint

草飼牛出口大國為紐西蘭、澳洲、中南美洲。美國、加拿大則多為穀飼,因為盛產玉米與小麥,穀飼的成本較低,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。

早年草飼多為廉價肉的代名詞,確實初期在紐澳放牧牛隻等級不分的情況下牛隻年齡掌握度不好,屠體重量與年齡落差很大,造成整個肉的品質落差很大。近幾年在做了不同的分級改進,部份牛隻也往精緻化、或是穀飼走,即便是草飼牛的管理也改善許多。

而中南美洲的草飼肉,建議多以燉煮類為主…這部份就不再多做說明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